夏日的山丹培黎学校校园,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。
2019年8月20日,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丹培黎学校调研。照片中,站在总书记对面的,是当时正在培黎学校就读的曾学成。
追溯历史,山丹培黎学校是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·艾黎和英国工运积极分子何克先生于1942年创办的一所职业学校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学校秉承“手脑并用,创造分析”办学宗旨,寄托着“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”的美好愿景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。
回忆起和习近平总书记交流的场景,曾学成记忆犹新:“正是总书记的话语坚定了我技能报国的决心。”
当时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实训教学楼,观看正在进行的机械加工、智能家居设计等职业技能实训,向学生们询问学习生活情况:
“通过3年实训可以达到什么技术水平?”
“有没有机会到工厂实习?”
“毕业后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学习?”
听说在校学生大都来自本地农村,通过学习培训可以掌握一技之长,就业普遍有保障,总书记十分高兴:“这说明,通过职业培训,学生的适应能力更强了,真正贯彻了‘手脑并用’的办学宗旨。”
习近平总书记同山丹培黎学校间,有着特殊的缘分。他在福建工作的时候,曾推动企业资助过这所学校。到中央工作以后,他也一直关心学校的发展。
谈及往事,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我所做的这些是微不足道的,千里送鹅毛,体现了我对培黎学校的感情。”
离开学校时,师生们唱起校歌,同总书记依依惜别。
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:“职业教育前景广阔、大有可为。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,与时俱进,认真学习,掌握更多实用技能,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、为国家所需的人才。我支持你们!”
带着总书记的鼓励,曾学成在随后的张掖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,过关斩将,拿到了车加工技术项目三等奖。
一年后,曾学成参加高考,如愿考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,成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。
“我做好了毕业后去工厂就业、充分发挥自己职业技能的打算,对未来充满了期待。”曾学成满怀信心地说,“扎根这行,机会很多!”
两年多的时间里,山丹培黎学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。老师朱加彪介绍,学校迁入了新址,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,“照片中的实训设备也都进行了更新”。
无数像曾学成一样的技能人才,正乘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东风,逐渐成长为有技能、有学历、综合素质高的能工巧匠,为中国制造注入不竭活力。
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,镌刻着执政者奋进的步伐。4月18日起,新华社开设“近镜头·温暖的瞬间”栏目,精心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,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。
又是一年高考时。
据教育部数据显示,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,比去年增加115万。
“新时代的中国青年,生逢其时、重任在肩,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,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读书、学习的重要性,也对广大青年寄予殷切期望。
新时代的舞台,期待每一位青年人书写精彩的圆梦故事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人寄予期望:“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,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,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。”
青年人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,也肩负着伟大时代使命。愿手握星辉执笔为剑,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。
不久前,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致2022年高考生的信中写道:“党和国家非常牵挂你们这届考生。为保障你们在今年高考中健康安全、发挥良好,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,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做了全面准备和细致安排,全社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爱,请你们和家人安心、放心。”
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。
衷心祝愿高考顺利,展现追梦路上最美的你!
来源:本文摘自全民职教